
暑假,我和妈妈约着几个驴友,来到世外桃源般的一方净土——扎尕那。
【评:开头段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既简单明了,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
第二天,我们徒步扎尕那,要到牧场吃午饭。路旁不知名的各色小花散在草丛里,充满生机。渐近,帐篷旁边晒着一簇簇的雪莲花,洁白的花瓣让人想起雪山的庄严。牧场女主人笑盈盈地迎过来。等她走近,我才发现岁月黯淡了那红色藏袍上的雪莲纹路,她黝黑的脸上,透着发紫的高原红,皱纹如同高原上纵横的沟壑,多而深。
她和我们说笑着走向帐篷。一进去,暖意就裹住了我们。我们围在烧得通红的火炉边,女主人笑着说:“大家都饿了吧?快来尝尝我做的酥油茶。”她端出东西招待我们,帐篷里奶香四溢。她拿起花卷,递给同行的孩子,满脸粲然地说:“快吃吧。”孩子乖巧地接过来,清脆的童声响起:“谢谢奶奶!”她忍俊不禁,用粗糙的大手抚摸着孩子的头顶。我们坐在热炕上,女主人热情地唠着家常,不时给我们递饭添茶……在暖暖的炉火旁,我竟觉得那黝黑的面庞有着别样的美丽。
【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往往在细节处得以彰显。小作者要表现牧场女主人朴实、热情的个性,是通过她拿出酥油茶、递花卷的语言、动作来展现的。此时,在小作者眼中,不美的她绽放出了美丽的色彩。】
过了一会儿,同行的一个阿姨沮丧地来到帐篷里,说她的金手镯丢失在了牧场里。大家安慰着阿姨,归途中都留意着路边、脚下……但都怏怏而归。次日,我们带着对扎尕那的留恋和小小的失落,走向新的景点。
几天后,竟传来喜讯:金手镯找到了!找到它的是牧场女主人!听到这个消息,我的眼前又浮现出那张朴实的笑脸,还有那抹伛偻前行的身影:灰蒙蒙的天底下,群山环绕的草坡上,披着藏袍的女主人,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寻着,伴着她的是不远处的几只牦牛。她用炯炯的目光搜寻着每一棵草,每一块石头,不时弯下微驼的背,用那长满厚茧的手拨开浓密的草丛,翻开大小的石块。起风了,她裹紧藏袍,把背弯得更厉害了……
【评:这是写的关于牧场女主人的另一件事。女主人热心善良的品质,作者借助他人的转述和想象,通过细致描绘她在牧场中不怕辛苦,为她人找寻手镯的场景表现了出来。】
一路上,这幅画面时时萦绕于我的脑海,暖暖的感动流淌在心间。牧场女主人,像扎尕那漫野的小花一样简单朴实,却比雪莲更加美丽、高洁!萍水相逢的情意,失而复得的金手镯,让我在这个朴实的女子身上看到了人性中最美丽的善良。
这份善良,像一朵花悄然绽放在我的心田,无论何时念起,都有着特别的美丽、清香……
【评:结尾两段借花喻人,人花相映成趣,与题目、第二段相呼应,借助抒情、议论,点出了牧场女主人的精神品格。】
点评:
如何写出人物的精神?统编本教材作文课《写出人物的精神》中提到:“写人物的外在特点,也能写出内在精神。”写人物的外在表现,是为写人物的内在精神服务的。小作者写女主人问候的话语、粲然的笑容,实则是表现她朴实、热情的一面;写她为游客四处寻觅丢失物品的身影,实则是写其善良的品质。
写出人物的精神,“还可以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的概括”。结尾两段精彩的抒情和议论,表现了牧场女主人像扎尕那漫野的小花一样质朴,但散发着别样的美丽,闪烁着善良的光芒。这既提炼了人物的精神品质,也对文章主旨起到了升华的作用,值得细细揣摩。
供稿:胶州市第七中学薛洁老师
点评:《春晖》编审组马慧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