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共读心得体会
文/夏子凡妈妈
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聪慧,读书使人高尚,读书使人文明,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善辩。由于工作原因,加上学识程度有限,平时对孩子的学习成长不能做好总是不遗余力想去做好,但是自从有一次在看微博时看到了一个有关《父母如何在家庭教育中让孩子从阅读中寻找真善美的心灵》的视频激发了我,不管如何都得挤点时间留给孩子。这才有了亲子共读倡议,至今我发觉我也能挤出时间和儿子一起读书,在充满父子、母子亲情的氛围中,和孩子一起陶醉在书的世界里,一起享受读书带来的快乐与幸福。以下是我对亲子共读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勉: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选好孩子“爱看”的第一批书,使孩子对书产生好感。孩子爱不爱看书,与父母的培养方式很有关系。在孩子阅读的初期,我们一定要对提供给孩子的书刊进行精心地挑选,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些印刷美观漂亮、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书,如动物画册等。不易对孩子的阅读过程管得太死。小孩子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们普遍的心理特点。他们喜欢的阅读方式是一会翻翻这本,一会翻翻那本。对此,我们做为家长不必过多地去管他。通常,在这一阶段,只要是孩子愿意把一本书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我们就应该感到心满意足。因为这类表现完全符合孩子的早期阅读心理。在阅读求知的道路上迈开了重要一步,那就是成长的标志。把阅读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因此,我们除了需要对真正有害于孩子的书刊进行控制外,不应对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类型和范围进行人为的约束和控制。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范围越广越好。一般来说,从上小学开始,大部分孩子在阅读内容的选择方面已逐渐形成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对此我们家长应注意观察、了解和引导,不宜过多地干涉孩子。美国图书馆学教师苏珊罗森韦格有一句名言:“如果你想要孩子完全按照你的计划阅读,那注定不会长久。”亲子共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平常在家里,我们应尽可能多地和孩子一起看书,做好孩子的阅读榜样。同时,还可经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一起分析、讨论。如经常这样做,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可能变得更加浓厚,同时孩子的阅读水平也将会逐步提高。子凡在三岁左右的时候就很喜欢听故事、讲故事,背三字经。幼儿时期,幼儿园老师给他讲过或看过的故事他都能清楚的装在小脑袋里,回来分享给我们听。幼时的他对很多东西和事物都很好奇,一天问题特别多,小脑袋满满都是十万个为什么?他认知能力较快,记得读幼儿中班时期就比同龄很多孩子识写很多字。爱看书的他在一个地方安安静静的看上大半天都不嫌累,小大人还经常拉着我们看他演说等。让我欣慰的是儿子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就注重了他的阅读能力培养这块。我还记得,孩子小的时候,就给他买了《安徒生童话》《论语》《动物世界百科》《弟子规》《伊索寓言》《唐诗故事》等音乐和朗诵磁带,每天在睡觉前都要我们跟他对讲半个小时以上这些故事。时间日积,他脱口而出地运用几则成语,而且引用恰到好处,让我们大感意外。子凡上三年级了,我们给买了《格林童话》《哈利波特》《伊索寓言》《少儿百问百答》等儿童书籍阅读,还经常带他去图书馆,让他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拓宽视野。这对孩子记忆和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以及各方面知识的积累很括好处。
有一次我和子凡一起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这也是我印象深刻的一本书。主人公保尔是一位年轻的士兵,在一次战斗中不幸中弹,醒来后他的下半身却瘫痪了,紧接着他双目失明。看完后他把书放下来,顿时安静了许久,看到他的眼神,好想是被感动了……突然,他冒出一句话:“战士是不是很伟大!我长大了去当战士”我笑着答道:“嗯,伟大!你就不怕受伤吗?”他又得意的说:“有什么可怕的,为了保卫祖国,多光荣,多伟大啊!”看到孩子能从阅读当中树立榜样,感受故事情节体会真善美的心灵,这不仅是提高眼界还培养了阅读习惯和带来的书中趣味,这是促进我坚持亲子阅读的信心。
阅读成为了一种习惯,也成为了一种乐趣!同时也培养了我由一个不阅读变成了一个爱上阅读的人,更是培养了我与孩子的感情,关注了孩子的需要,给孩子一个有爱的童年。(指导老师:苟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