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吟作
【荷韵A班优秀习作】
武汉市武昌区首义路小学六年级张芷源(第七讲优++)
唐朝某年,八月十五的一天晚上,柔和的月光洒向了李家小院,月光如水,像是给庭院蒙上了一层细纱。小李白和家人坐在桂花树下赏月,一旁的桌上放着一盘月饼、一盘葡萄、一壶桂花茶……
小李白趴在桌子上,望着那一盘又大又香的月饼,眼睛都不眨一下,口水直流三千尺。可是,一向严厉的父亲在旁边,他就不敢主动伸手拿过来吃。
母亲看李白馋成这样,就把那盘月饼端到孩子们的面前,说:“你们两个孩子分着吃了吧!”这时,父亲开口了:“慢着,今天是中秋节,月饼可不能白给你们吃,这么美丽的月亮可不多见,你们每人用一个比喻来描写一下月亮。”
哥哥站了出来,煞有介事地说道:“远看像似盘,近看却是月。”父亲听了后,皱了皱眉头:“虽然把明月比成了盘子,但是写得太单调了,就给你两个月饼吧!”哥哥得意洋洋地拿着两个月饼在李白的面前晃了晃,好像在向李白炫耀。
“李白,该你了!”妈妈说道。李白走了几步,吟道:“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吟罢,他解释道:“月亮像个白玉盘子,但这么说太俗,不如说它是瑶台仙境的镜子。”父亲听了,拍了拍手,说:“哈哈,不错不错!清新脱俗,这剩下的月饼都给你了!”哥哥听了惊掉了下巴,真没想到自己的弟弟还有这么一手,真是自愧不如。
晚上,各自回到房间,李白发了一个微博“古朗月行”,果不其然,引来一众文豪围观,大伙儿都纷纷感叹道:“此乃神童也!”
精彩点评:一首小诗,竟写出了这么有趣的文章,小作者通过虚拟再造,把当时赏月景象展现眼前!故事写得合情合理,饶有趣味。写出了每个人物的特点!而且还用了“时空穿梭技术”实现了古今碰撞,有想法!但景物描写展开得有点少哦!
指导老师:张慧娟
《古朗月行》改写
【荷韵A班优秀习作】
武汉市武昌区中山路小学紫都校区五年级章雨杰(第七讲)
农历八月十五,在李家小院里,李白一家正围着一张桌子赏月。
月亮还没升起来,小李白和哥哥的眼睛直勾勾地望着在盘子里那又大又圆的月饼,他把手伸出去又缩回来,想吃却不敢吃,因为一家之主父亲没发话,谁也不敢动一下。妈妈看到他们两个人瞪大了眼睛,流着口水,便笑着对他们说:“想吃月饼可以,但你们两个把天上的月亮比喻比喻,我来看看谁比喻得最恰当,这个月饼就奖励给那个人。”
此时,一轮圆月升上了天空,洒下皎洁的光芒,月宫仙子仿佛也在打量这个世界。李白和哥哥仰着头看着月亮,都看呆了!后来,哥哥看了一下月饼下的盘子说:“有了!月亮白白的,圆圆的,好像一个盘子啊!”
父亲摇摇头,有点不满意地说:“月亮可是圣物,怎么可能用凡间的物品来比喻它呢?说月亮是盘子,那不是玷污吗?”
这时,小李白急中生智说:“这个月亮像一个白玉做成的盘子!”
父亲摇摇头说:“玉质高洁,比你哥哥要好一些,但还是有点不足,玉是凡间之物,怎么能比月亮?”
小李白又说:“我知道了,月亮又好似王母娘娘的镜子,在青云之上飞着。”
父亲笑了起来:“孺子可教也,未来一定能成为大诗人!”
就这样,小李白既得到了月饼,长大后写出了这首诗——《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精彩点评:原来这首诗有这样的来历!小作者大胆虚拟再造,把一家人的对话写得有条有理,真是一个懂得循循善诱的父亲,难怪后来有了大诗人李白!小作者的对话部分写得很好,也很有巧思,但是没有好好描写一下天边的月亮哦!
指导老师:张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