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高中作文 > 材料作文 >

木商植物学家画家对巨松态度的思考:以美之心探求世间事

  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与提示,写一篇文章。
 
  有三个人同时去看一棵参天巨松,他们分别是木商,植物学家和画家。木商想到的是它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植物学家则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比较它和其他松树的异同,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画家只是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昂然高举的气概。由此可知这棵松树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观者而变化。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木商、植物学家和画家,请比较这三者对于巨松态度的不同,说说你对哪个人的态度感触最深?为什么?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以美之心探求世间事
 
  1923班王湖钰
 
  一棵古松,不仅仅是一棵古松,它的形象与情感随着观测者的不同而改变,所谓心随意转,形随意动。木商站在实用的层面上,只管它好不好用,能做成什么器物;植物学家站在科学的层面上,抛却主观臆断,用纯理的心态剖析它的结构;而画家,只是画家,在他眼中只有古松,只有它的美,我以为画家这种美的态度是最缺乏的,恰恰也是我感触最深的。
 
  古松作为画的一部分,便不再是古松了,当你是木商与科学家,你使用它,研究它,都是站在和它同等的层面上,而当你怀着美之心去观察它,则近似于俯视,不至于“不识庐山真面目”,因为它与你不再有物质的联系,尽可以大胆欣赏它的美。
 
  朱光潜在《谈美》中也曾提到,艺术和现实世界是有着距离的,如果这古松不放在美感的层次里,那么夸赞它就不是真心地,单为古松地惊叹,反而是掺杂了利益与个人情感的赞颂了,故当你以美之心观察它,才能欣赏到事物的全貌。
 
  其二便是移情。古诗中的移情颇多,说是感时花溅泪也好,芙蓉泣露香兰笑也罢,诗人将物作为友人,仿佛也一样品味着自己的情感,这难道不是以美之心吗?看古松,看它挺拔的气韵,于是自己也觉得挺拔;看他遒劲的神态,于是自己也感到遒劲。由事物中品鉴道理,在美中体悟升华,这是怀抱着实用性与科学性的人,万万做不到的。王阳明格竹七日却最终一无所获,因为格物致知的“知”本就隶属于美。
 
  移情的终极境界是物我合一,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不用好坏来评判菊花,这就已经和怀揣其他想法的人拉开了距离。
 
  如今,我悲哀的发现越来越少的人会用美的眼光来看待事物了。《小王子》中的房子,不是用美感而是用价格当做丈量它的尺度,现实中的人们也越来越关注于实用性而非艺术性。但是艺术性与品鉴美的能力恰恰是一个优秀民族必不可少的。惟有以美之心探求世间事,才能真正发自心灵地感受到世间万物的意义,也惟有以美之心,才能真正地了解人生的真谛。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本文标签:

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