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珠江学校
五(3)班代卜文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振奋人心的名言出自于“亭林先生”顾炎武。
顾炎武,昆山千灯人,出生1613年,去世1682年。本名是顾绛,因为慕文天祥门生琰午的忠贞品质,所以改名为顾炎武,世人也称“亭林先生”。
顾炎武虽一生坎坷但也很幸运。在他小时候,由于家庭原因,无奈被迫送给他叔叔抚养。不幸的是,叔叔去世了。顾炎武是被善良的婶婶抚养大的。婶婶是书香门第,她教顾炎武识字,写字,在婶婶悉心教育下,顾炎武学到不少知识,经常受到了人们的鼓励与赞赏,可年幼的顾炎武却有了飘飘然的感觉。而这一幕也被婶婶察觉到了。一天,婶婶让他背《卖柑者言》。顾炎武早就熟记于心中,倒背如流,就等着婶婶来夸赞!婶婶又问:“你知道其中的意义吗?”顾炎武回:“文章写了有些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华而不实。”婶婶听了,意味深长地告诉他:“如果一个人,刚学到了一些知识就骄傲自满,那么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有什么区别呢?”顾炎武明白了婶婶的言外之意,脸蛋“刷”得一下子红了,惭愧地垂下了头。婶婶见他醒悟,循循善诱道:“孩子,你的人生道路还很长,不能只满足于小时候的一点点知识,要精益求精,步步向上,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顾炎武明白了婶婶的良苦用心,牢记婶婶的忠告,时刻谦虚勤奋地学习,长大后终于成为一代大文学家。
在战争爆发期间,面对国家的懦弱,顾炎武心急如焚,他真希望自己的文学也能加入到这场战斗中。而此时有一些统治者,竟然逃离了祖国!顾炎武悲愤交加,随后,他长叹一声,吟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他的名言,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现在疫情期间,少串门,少聚餐这是顾炎武精神;春节期间,留昆山过年也是顾炎武精神。正是因为大家有“匹夫有责”的精神,所以中国的疫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要牢记于心,更应该用行动来践行着。
指导老师:杜庆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