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童年
张浦镇第二小学
五(1)班陈安烁妈妈
妈妈还没跟你分享过我的童年吧,今天借这个机会,邀请你穿越我的小时候,也看看不曾见过的妈妈的另一面,你别看我现在优雅文静害羞的样子,小时候咱也是一个调皮豪气的一哥,走,咱一起去瞧瞧那些有趣的回忆。
妈妈的童年虽没有像萧红这样的祖父院子,但也比徐老师的玩耍地盘大的多。先介绍一下,我的家乡在安徽亳州,让我来看看有几个小朋友能读对这个“亳”字,知道这里的,也一定知道这就是曹操的故乡,关于三国时代的历史故事,在妈妈的村庄也有痕迹。
俺们村就叫“李寨”,也是三国时期常用的军事防卫布局。村子四面环河,河内有一圈土寨墙,只在最前面留有寨门,小时候家家不上锁,这整个村子都是我们的儿童乐园。后来村子扩大,很多人搬出去,寨门口就成了最热闹的地方。吃过晚饭,劳作了一天的大人们也会到寨门口聊聊家常,偶尔会有耍猴的经过,如果赶上村里放电影,那我们一定是冲在最前面的,当然还有小弟弟妹妹,被黑白荧幕上的人硬吓哭的。那可不是我,小时候只有我吓哭别人的份,哈哈
小时候最喜欢放暑假,暑假特别长,正赶上收小麦农忙,好像天永远不会黑,已经很晚了,还有人家在干活,也有老奶奶在外面的简易床上乘凉,摇着手里的蒲扇,扇着风,打打蚊子,(那时候整个村都还没有电风扇),而我时常跟在哥哥还有一群男孩子后面,去一颗树一颗树的照树上的知了壳,那时候这个壳可以卖钱,听说是一味中药(对了,忘了告诉你亳州是中药之都),那时候还不懂斤两,只知道一大包才能换一些钱,除了上交,当然还可以买个1毛钱的冰棍,对这是我们的动力,有的拎着马灯,有的打着电筒,有时候电桶照到土墙上,会正巧碰到壁虎在爬行,蝎子在睡觉。哥哥带大的自然见怪不怪了。
图片最难忘的就是北面的寨墙,土墙随着岁月轮转,变得高高低低,野菜’杂草和黄菊花疯长,黄菊花可以卖钱,有人会到村上收,野菜可以蒸着吃,有时下雨,地上会生起地皮,吃起来像木耳,可以清热去火,现在想来,大自然真的给足了我们生存所需,保护她也是我们的责任。高高的寨墙上自然有壮硕的大树,我是爬树最麻溜的,也跟着哥哥掏过鸟蛋,最傻的是把小鸟娃娃带回家养,现在想来她的妈妈多伤心啊。再一个就是在上面能看看远远赶集干活回来的母亲,然后迅速的把羊挪一个窝。放羊是小时候讨厌做的事,趁大人不在,把羊固定在一个地方,就跑去玩了,等想起了,羊周围的草都秃了。
一群放羊娃聚在高高的土堆上,研制“老鼠药”,拍纸叠的元宝和火车盒,小时候没有手机电视,甚至男孩女孩的形象都模糊,我们不懂打扮,同样的短发和一身土,同样没有零食,也同样干活。(当然偶尔也会和女孩子们用梧桐花穿项链,用红薯梗做耳环),除了放羊,还用耙子把树叶一袋袋的拖回家烧锅,也会找来几块砖,挖个坑,烧花生烧红薯,灰头土脸,甚至在吹火的时候烧掉过睫毛,(反面教材切勿模仿);也偷过对面田里的豌豆,悄悄告诉你,还偷过苹果,泡在水里去去农药,当然也被逮到过,我跑的最快,挨打的都是我哥。
寨墙边上住着一位老人,儿女都不太孝顺,我会偷偷从家里拿吃的给他,她也会用70岁的佝偻的身子帮我们用棍子打院子里的枣子。
小时候的暴风雨很大,也很怕这个时候,村子外面的河水漫涨,我就得绕一圈从寨门口去上学,而我住的比较靠着寨墙,那时候上学没有闹钟,也没人接送,要走三四里的路,大概五点多,村子里大一点的孩子吆喝一声,后面就跟成了大部队,我自然也领头,那时候成绩很好。
也相当骄傲,为了走捷径,我也陡险走过很多次河上的“独木桥”,一颗衰老倒下的老树横在河面上,再拿一根长竹竿,小心翼翼的练平衡,到现在练瑜伽这些都是我的绝活呢。
好了,就跟你讲到这里吧,你一定在偷笑,而我写这些的时候嘴角也一直在上扬。祝福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一个天真快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