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的新疆情结
蔡家坡镇岐星小学六·2班见冯莘梓
“我要来唱一唱我们的家乡,我们的家乡是最美的地方,连绵的雪山优美的草场……”
窗外操场广播里的一首《这里是新疆》,把我又带进了新疆的故事里。这个故事还得从我的太爷爷说起。我说的这个太爷爷,也就是我奶奶的爸爸,从他那一代起,我们家就与新疆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上世纪五十年代,为了吃一口饱饭,我的太爷爷去了遥远的新疆当兵。当地的群众经常会把节约下来的食物和水果偷偷地放到军营门口,却从来不留姓名。太爷爷和他的战友都不知道是哪一户人家放的,但隔三差五地总会收到。在当时艰苦的环境下,他们能拿出不多的食物,分给驻地部队,却不提任何要求,这让太爷爷和他的战友们十分感动。
太爷爷去当兵的那一年只有16岁。刚到部队,对于拆洗被褥、缝纽扣这些活儿,都是一窍不通。部队旁边的一些大娘看到他们这么小的兵娃娃,都主动上手分担,太爷爷他们也经常帮助当地老百姓摘葡萄、打大枣。因此,他们虽然在语言交流上不够顺畅,但是都能读懂彼此脸上真挚的笑容。
太爷爷在新疆服役五年之后退伍回到了陕西老家,但他对新疆一直念念不忘,经常给奶奶他们说:新疆是自己梦想开始的地方,也是培养了自己的地方。那里的人们淳朴善良,有些人他甚至连他们的名字都不曾不知道,但是他们却在太爷爷和战友们最艰苦的岁月里,伸出了友谊之手。听了太爷爷的话,全家人都对新疆产生了无限的向往。太爷爷的儿子,也就是奶奶的弟弟,我的舅爷,因为从小是听着新疆的故事长大的,所以一直有个梦想,也要和自己的父亲一样去新疆当兵锻炼。去看看千里戈壁,感受一下新疆的风土人情。
但是造化弄人。太爷爷的儿子(我的舅爷)在他孩子出生的第一个月突然撒手人寰。太爷爷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这个刻骨铭心的痛苦。多年部队钢铁意志的磨练,使他很快恢复了乐观的生活态度,他和太奶奶把所有精力放在了培养孙子身上。
2008年,太爷爷的孙子,也就是我的黑黑叔叔顺利地考上军校。四年后,黑黑叔叔以优异成绩军校毕业。在面临毕业分配时,他不假思索地放弃了南京、上海等大城市,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新疆。学校的很多同学朋友都劝叔叔:你这么聪明,不去大城市真可惜,新疆偏远又落后,连生活习惯都有很大差异。但叔叔却笑着说:“你们不懂,新疆虽然很偏远,可是它,早已住进了我的心里。那里是我爷爷战斗过的地方,还有我爸爸未能完成的心愿。我一定要去新疆的那片热土上锻炼自己,将来做一个像爷爷一样钢强的军人。
黑黑叔叔去了新疆,还娶了一个漂亮的维族新娘。太爷爷是在天上看到的。太奶奶一直想到茫茫的大戈壁滩上去看一看,看看那里的山,那里的水,看看那些心底和哈密瓜一样甜的新疆同胞,看一看他们家三个男人向往的地方。但因为经济困难,直到前年国庆节,82岁的太奶奶才踏上了她的新疆之旅。七十年前,太爷爷是坐闷罐车去的,这次,太奶奶是坐飞机去的。虽然现在的新疆早已变得繁荣富强。可她看到了太爷爷讲过的喀纳斯湖,触摸到了古老的胡杨林,感受到了茫茫戈壁的苍凉,听到了她听不懂的维语,吃了甜得能把嘴巴黏住的水果。那里的人们都变了,变得富足了,但她们的热情好客还和太爷爷说的一模一样。
关于新疆,听的多了,我也从各种渠道探索新疆。我不仅知道了黑黑叔叔寄来的葡萄干为什么那么甜,也知道了那里有我向往着的戈壁滩和胡杨林,有优美的歌舞和善良的人们。我长大了,一定要去领略一下新疆独有的美。
今年过年,我的黑黑叔叔又带着他的维族媳妇和我的小妹妹回到陕西老家,看望我年迈的太奶奶来了。
指导老师李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