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耳忘家,家耳忘私
高二·二十九班杨晨雨
“朋友,在中国,在你身边,在这个特殊时期,你看见了什么,又记住了什么?你为什么感动?为什么彻夜难眠?”(《相信》)
——题记
你说,你看见了暴风雪阻挡不住的步伐;你说,你看见了相隔后的团聚;你说,你看见了绝症下坚韧的心;你说,你看见了他们身上滚烫的热血、炽热的心以及那传承不断的家国情怀。何谓家国情怀?《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那么,可否再具体一些?在肺炎病毒肆虐的今天,肩负自己的责任和担当,为抗击疫情尽一份力,我想,这就是对家国情怀最好的写照。
天下之本在国。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习近平主席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使我们坚定了抗疫的信心。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国政府及时采取了果断有效的措施,及时控制住了病毒的“蔓延”。同时为了人们在疫情下能生活的更好一些,国家专门出台相应政策,禁止哄抬物价。何为国家担当?这就是国家担当。前些时间的火神山医院的建设交付更是彰显了中国力量。从决定建设到落成交付仅仅用了十天!“中国速度”再一次“惊艳”到了世界。有外国网友评论道:“中国一周建一家医院,我的家乡一年建一家麦当劳。”疫情当前,国家鼓舞人们,使人民坚定信心,团结一致,创造出这样的奇迹。
国之家在本,“家庭是社会之缩影,事实上家庭是具有自发维持能力的最小社会。”康德曾经这样说。尤其是疫情当前,一个家庭的情形就直接反映着社会的面貌。在合川区公安局就有这样一个“警察之家”,在他们家,有三位成员既是党员,又是民警。他们都需要奋战在自己的岗位上,明明是一家人,却很难相聚在一起。在北京有一个社区民警,叫宋凯睿。他是两代“医警”家,父母和妻子都是医生或警察,同样是各自奋战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他们连见一面,都成了“奢望”。每天开一次简短的视频会议,报个平安,是他们一家特殊的相聚方式。“舍小家,而为大家”,这是他们的选择,同样也是无数个这样的家庭的选择。
家之本在身。
“我是一个渐冻症患者,双腿已经萎缩。”武汉金银潭医院张定宇说。早在几个月前,张定宇被告知能活动的时间已经不多。但他依然隐瞒了自己的病情,选择了坚守在一线。他说:“反正以后也不能动了,趁现在多做点事!”幽默的话语和笑呵呵的脸,却使不少人都感到心疼。“不要播我的名字,妈妈看到会担心”,一名陆军军医大学的女孩说道。这名女孩今年才24岁,但在接到自己需要支援武汉疫区的任务后,连年夜饭都没来得及吃,就收拾行李奔赴了武汉。钟南山和李兰娟院士高龄奔赴一线,更是让人敬佩不已。正是这些专家和白衣天使们,是他们严格控制了病毒的传播,让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却把安全留给了我们。
疫情面前,这样的英雄还有很多。有奋战在自己岗位上的各行各业的工作者,有捐献养老本的拾荒老人,有默默无闻建设医院的工人,有来自各地的志愿者......他们也许很小,但当他们都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当他们对国家的爱和源远流长的家国情怀凝聚在一起,那就是“中国力量”!
鲁迅先生说:“有一份热,发一分光,就像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待炬火。”那作为21世纪新青年的我们,在经历这次“磨难”后,是否更应该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发一分光,去照亮黑暗的一隅呢?
指导教师: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