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高中作文 > 议论文 >

以心看见

  • 议论文
  • 2020-04-12 01:31
  • 字数:1030字
  吾生有涯,眼界无涯。人有明澈双目,可“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能看见,是一幸事。
 
  看见,指人不仅能看见外部世界的现象,而且能看见现象的内在。看见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精神写照。
 
  遍观古今,几多“明眼”人,真能看见。杜甫,身处安史动乱之时,一双怜目,看见民不聊生,喊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鲁迅,身处民国混战之时,一双锐目,看见围观的群众,以文学之笔唤醒中国民众的麻木;柴静,身处当下太平之时,一双慧目,看见空中的雾霾,以《穹顶之下》来反思时代的发展。无论是杜甫、鲁迅,还是柴静,看见,体现他们积极济世的人生态度。看见,表现了杜甫心怀苍生、忧国忧民的伟大精神;看见,表现了鲁迅坚决挺起民族脊梁的精神写照;看见,表现了柴静心忧当下、勇担责任的进取精神。
 
  反观当下,物欲横流,不少人也只是“看见”。看见红灯,却奋不顾身,横冲直闯;看见有毒物质揉进了面粉,喂进了黑鱼肚内,却手脚麻利,毫不迟疑;看见酒桌上的美女和送过来的红包,却喜笑颜开,坦荡无惧;看见幼童碾压于车轮之下,却无动于衷,快速走过。他们看得见的是自己,是名利,看不见的是责任,是生命。毋庸置疑,他们是持着“自我至上”的人生态度,无视法规法纪,只“看见”自己,却忽视自己作为社会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他们是精神的“贫瘠者”,也许表面光鲜,灵魂却卑微。
 
  看见如果是心浮气躁的“走马观花”,浮于表面的浏览,无关紧要的一瞥,那看见就只是看见,只是以眼去看见,那你还得保证你有一双能看见的眼睛。对于这样的“看见”不看也罢,还不如闭上双目作休息状来得好呢,一则可养神,二则可神游。这些都不能算作真正之看见,只能算作浅陋的看见,算作无心的“睁眼瞎”。
 
  我以为真正之看见,当是由眼入心,以心去看见,所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只要心不盲,眼就不会瞎”,当是此理。心灵美丽的人,精神高尚的人,即使真是盲人,自是能透过现象看见责任,看见生命。当下被名利蒙蔽心的人还在等什么呢?赶快行动起来吧,“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内自省也”,涤荡心灵之污浊,去除精神之阴翳。我相信你定能双目明澈,定能看见风景的美丽,生命的可贵,定能珍惜当下,关爱周遭。
 
  以心看见,那是真可以“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简评】文章结构紧凑,由对“看见”这一核心概念内涵的理解,到“遍观古今”的“明眼人”,进而指出当下“看见”与“看不见”的时代弊症,最后揭示出“看见”的实质即“由眼入心”,层层深入,井然有序。再者,由王羲之的名言引入,由此名言结束全篇,呼应自然,贯通一气。对时事的针砭,有力度,有见地,值得一学。(吴群峰)
本文标签:
上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