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一抹阳光从窗外照进来,那些属于冬日的回忆,就在这融融的阳光里飞舞。
【评:由眼前的冬日阳光,想起留在过往中的冬日记忆,借助环境描写,既点题,又巧妙地引出下文。】
那年,我第一次走进校园,在懵懂与期待中开始了学习之旅。可学拼音时,平舌音和翘舌音像两大魔头困扰着我。在孩子们的嘲笑中,我像是霜打的茄子,总是蔫头蔫脑的。
【评:小作者刚入学,便遭遇了当头一棒,变得敏感而自卑。后续会有什么变化?读者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了,这也为下文人物的出场做了铺垫。】
冬天到了,我还是不能把“z、c、s”“zh、ch、sh”准确地读出来。一次体育课,我照例一个人蹲在教学楼前的大树下发呆。寒色很深,显得有些清冷,那一轮暖阳寂寂而又灿烂。突然眼前晃过一影子,我抬头一看,是教我们语文的杨老师!她穿一件白色的羽绒服,在阳光的照耀下宛如一个仙女。
杨老师笑眯眯地看着我,蹲下来,二话不说,接过我手里的一根小棍,在地上工工整整地写下那几个我一直读不明白的拼音。然后拍了拍我的肩,微笑着说:“今天我们俩单独练习一下这几个拼音吧?你只要读得比以前好,我就奖你五张阳光卡!”阳光卡可是一年级的小孩子都想得到的,凑够了30张就可以去学校换礼物呀。
【评:一位愿意走近孩子的老师,一位懂得孩子心境的老师,在冬日里出现了。小作者很好地抓住了老师的外貌和语言进行了描写,让我们初步认识了杨老师。】
我急切地点了点头,老师便指着地上的字母,细心地进行指导:“看我的嘴巴,把舌头放在牙缝上,是平舌音,z——。”我像一个刚学说话的小孩子一样,别别扭扭地学着:“zh——”。“不对哦,是z——”我努力着,一遍又一遍,还是说得不对,就连我自己都想把这张不争气的嘴给撕了。但老师笑靥如初,露出整齐而洁白的牙齿,一回回重复地教着我。一次,不对;再来一次,还是不对;又一次……杨老师始终带着笑意。可她越是耐心,我越是感觉委屈。为什么我就是发不出这个音?心里的泪不知道流了多少。当我勉勉强强地拖出了“z——”这个音时,我和杨老师都高兴地跳了起来,她摸了摸我的头:“你成功了!你太棒了!……”
短暂的兴奋过后,杨老师指着地上的“zh”:“那我们再练习翘舌音吧,你把舌头翘起来,zh——。”记不清反反复复多少次,终于,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在我锲而不舍的练习下,我可以读出这几个拼音,虽然没有别的同学那么流利,可我心里溢出满满的喜悦。
【评:写人物,自然要写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内容。小作者精选了老师教“我”发音的事情,在记叙中详略得当,且通过具体的描写,来表现杨老师温柔善良、关爱学生的精神。】
抬眼望向杨老师,阳光洒在她身上,感觉那么暖。自此,我慢慢学着主动举手读拼音、字词,那些嘲笑的眼神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不可置信,是称赞。因为她特别的关怀,我重拾了期待与信心,而我的语文成绩也一路扶摇而上。
【评:其他学生前后态度的不同,“我”的变化,很好地表现了老师这个人物带给“我”的影响。这样的对比,起到了突显人物精神的作用。】
那一年的冬天,阳光格外温暖,一如她明媚的笑。
身旁,风吹过一阵清冷,我站在触手可及的流年里,细数曾经的点点滴滴。她在我的时光里,笑成一抹温暖的阳光。
【评:结尾与题目、开头段相照应。环境与人物融为一体,那冬日暖阳,那位老师,那份关怀,永远留存于作者记忆之中。】

点评:
统编本教材中的作文课《写出人物的精神》中提到:“可以抓住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学生所写的人物,大多是自己身边的人物。因此要表现的人物精神,应该是学生自己切身感受到的,这样写作,才能让人物真实可信,使文章充满真情实感。
这篇学生习作就是从自己的生活中,抓住了老师如何教我发平舌音和翘舌音的细节,展现了杨老师平凡而又伟大的一面,让人看到了一位真实的、如阳光般温暖、关爱学生的老师,读来令人回味。
供稿:胶州市第二初级实验中学卢季康老师
点评:《春晖》编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