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用吗?
武汉市武昌区首义路小学五年级黎梓萌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如果一个人很有成就,不是别人给予的,更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获得的,而读书便是能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出路。
“天才是1%的汗水加上99%的汗水”,德国科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高斯,他从小就酷爱学习,一生为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实小时候高斯家里很穷,并没有很好的读书条件,但他依旧非常喜欢看书。他的父亲却不认为学问有何用,冬天吃完饭后父亲就会要他上床睡觉,以节省燃油,但小高斯上床睡觉时,会偷偷将芜菁的内部挖空,里面塞入棉布卷,当成灯来使用,以继续读书。在他的孜孜以求和坚持不懈下,他最终成为一代科学巨人。天才况且如此,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有人肯定会说:“神童、天才这些人不学习,成绩也很好。”但若荒废学习,同样也会成为资质平庸的人。天资聪颖的方仲永便是最好的例子,五岁能“指物作诗”声名鹊起的他,本是前途无量的人,却因父母目光短浅,白白葬送了自己的天赋。可见,不论你是平凡人还是天才,都离不开“学习”二字。
学习,可能并不快乐,并不有趣,它或许不是最好的出路,但确实通往梦想与成功最有用的出路。
精彩点评:文作的开头结尾引人注目,引用俗语贴近生活,结尾的思考更是准确又深刻。梓萌运用正反两个事例,对比式说明学习对我们的好处。不过在叙述不学习的弊端时,若能引入一些具体的实例,能让你的观点站得住脚。
指导老师:林娜陈吉欢
读书有用吗?
武汉市武昌区复兴路小学五年级刘奇恒
我常常在想: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书会怎么样呢?古人的智慧得不到很好的保存,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就仅限于口头相传,世界文化也就难以交汇,那我们今天所享受的美好生活恐怕要迟到一个世纪了。
读书绝对不是无用的,它能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孙权的手下吕蒙虽然武艺高强,却是个文盲,孙权劝吕蒙多读书,吕蒙从此静下心来读书。书读多了,脑子也更灵活了。有一次,吕蒙就趁关羽被麻痹,出其不意打败关羽,大获全胜。孙权知道后不禁赞叹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这便是知识带来的智慧。
读书在我眼里是有用的,我从小就爱读书,“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我把书籍当成营养品,每次写完作业都会宅在家里读书,不出远门都能尽观天下奇景,知晓古今奇事。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书不仅使我开阔了视野,还使我变得更开朗聪明,生活中很多难题也迎刃而解。
读书能让我们更有智慧,更有头脑,读书也是放松心情的好办法,让我们静静地去读一本书,去感受那沁人心脾的书香吧!
精彩点评:小作者不仅以孙权劝学为论据,还引经据典,深入剖析读书的好处。观点清晰,文字优美,且文章擅用排比,使得议论更加有感染力。不过小作者的文章中出现比较多的病句,病因大都是句式杂糅,这个要注意噢!
指导老师:林娜陈吉欢
读书有用吗?
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五年级周芷慕
在这个快节奏时代,人们获得信息的方式五花八门,书籍似乎慢慢退出了主流舞台。甚至有人说:“读书有什么用,想要学习成长的话,还不如看看新闻、刷刷小视频来得快!”但我认为不读书的世界是不完整的。
高尔基是一个大文豪,他酷爱读书,觉得书籍像是有生命一样,对书的感情独深。有一天,他的房间失火了,一下子就烧了一大片,他想都没想直冲进书房,抱起一堆书拼命往外跑,其它什么也不管,为了救这些书,他差一点儿被火烧死。后来,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与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书籍是高尔基生命中的一部分,是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书籍也给了他恢弘的思想与眼界,是他写出深刻作品的源泉。
我国的鲁迅先生从小就喜欢读书,一次学堂给他颁发了一枚金的奖牌,他立刻跑到街上用奖牌换来了几本书和一串红辣椒。到了晚上,他在房间读书,但夜晚寒冷,于是他就摘了一个辣椒放在嘴里嚼,辣得全身冒汗。他就用这种方式,让自己努力读书。他天天坚持阅读,不断钻研,当然,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为了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倘若鲁迅先生选择把金牌换成银票,一切向“钱”看,那么那些“麻木的灵魂”又等谁去唤醒呢?
知识好像沙石下的泉水,掘得越深,泉水越清。读书是有用的,它可以开拓思维,拓展知识面,改变命运,甚至能报效国家。坚持读书,必会有所收获!
精彩点评:这是一篇比较规范的议论文,作者首先提出观点,再以高尔基和鲁迅为代表,阐述读书的重要性;最后用一个比喻句,形象生动地表明书与人的关系。比较可惜的是,芷慕有据无论,引用素材后还需要适当的分析哦!
指导老师:林娜陈吉欢